本院締造全新紀錄 TAVI 術後存活高齡百歲人瑞

本院於民國109 年3 月3 日舉辦記者發表會,公開心臟TAVI手術最新里程碑,五年前陳爺爺在本院成功完成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後存活迄今已滿104 歲,是全球少數術後存活超過百歲的人瑞。

五年前陳爺爺因主動脈瓣出現問題,接受了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 如今已是高齡104 歲的人瑞,他80 歲的女兒在三年前同樣因主動脈瓣狹窄,也接受了TAVI 手術,父女倆一同歡慶父親生日。

記者會當天,魏崢院長、殷偉賢副院長、心臟血管內科曹殿萍主任、心臟加護中心科李國楨主任及心臟血管外科李永在醫師陪同陳爺爺切下生日蛋糕,在家屬與醫療團隊的陪伴下,陳爺爺非常開心,甚至現場表演了一段台語古調,一字不漏、節拍精準,現場所有人都為陳爺爺鼓掌叫好。

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血液通往全身的大門。隨著人口老化,患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病人也隨之增加。老化所引起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常發生在65 歲以上,根據統計超過65 歲的人2% 有主動脈瓣膜狹窄,超過85 歲發生率更高達4%。老化兼硬化的主動脈瓣膜像年久失修不靈活的門板,在心臟收縮期無法順利打開讓血液通過,造成輸送至全身循環的血量嚴重不足。

本院魏崢院長表示,大部份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病人早期沒有症狀,但當瓣膜嚴重狹窄時,會發生心絞痛、昏厥及心臟衰竭等症狀,一旦發生症狀,病人的預後將急轉直下,很可能短期內就會死亡,尤其有運動性氣喘等心臟衰竭症狀的病人,猝死機率很高,從有症狀到死亡平均時間為兩年。

過去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直接打開心臟將主動脈瓣膜置換,這是一項很大的手術,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狀,更可以改善長期的存活率,平均成功率約97%。然而對於一些年紀很大或合併多重器官系統疾病的病人,手術風險大幅升高,甚至完全沒有成功的機會。

五年前陳爺爺因為突發呼吸困難,在本院接受了免開胸的TAVI 手術,術後恢復迅速,甚至還可以到田裡做點輕鬆的工作。而三年前,陳爺爺78 歲的女兒林陳女士也同樣罹患了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需進行外科手術,同時有肝臟及免疫系統等疾病,擔心無法承受開胸大手術,又看到父親當年做完手術還可以下田,考慮後也選擇了TAVI 手術,術後復原良好順利出院,拜現代先進科技之賜,父女倆又可延續幸福的天倫之樂。

魏崢院長指出,TAVI 手術主要以導管穿刺股動脈,先將組織瓣膜捲成長條狀,經由導管送入主動脈瓣的位置後打開,彷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苞進入溫室後瞬間綻放,取代原先病變的瓣膜,恢復正常的開闔功能。有些病人下肢動脈嚴重阻塞,還得改由其他途徑執行手術,如上肢大動脈、頸部動脈或心尖位等。台灣接受過TAVI 手術患者約2200 位,本院總共執行近570 例,其中近百例是曾接受過外科換瓣再次手術的病人,其中還有約20 例屬於高危複雜案例,包括:合併主動脈剝離的病人、重度主動脈瓣閉鎖不全及心衰竭需要葉克膜輔助的急重症病人。除主動脈瓣膜,本院還以TAVI 手術治療過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動脈瓣疾病。

本院心臟血管內外科醫師合作無間,可以執行各種不同途徑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是亞洲經驗最豐富的心臟中心,在魏崢院長領導下,經常舉辦大型瓣膜疾病國際會議,並受邀現場進行手術示範。本院有四位經過國際認證的經導管瓣膜手術指導教師,經常性在國內外指導各醫院進行手術,深獲好評及信賴。

近兩年台灣引進新型、較安全的瓣膜後,台灣各醫院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的成功率均在95%以上。本院的經驗則是即便極困難的重症病患, 手術風險仍可控制在2% 以下。一般來說,TAVI 術後,病人多半可以順利恢復健康,可説是本世紀劃時代的發明。台灣健保也在研議給付,希望透過合理的支付標準,減輕病人經濟負擔,造福更多有需要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