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心臟團隊應邀於「歐洲心臟瓣膜學大會成都分會」 分享使用「再度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治療毀損導管瓣膜的成功經驗

文/殷偉賢(醫療副院長)

過去二十年間為了避免術後抗凝血造成的併發症,絕大多數外科瓣膜置換手術是使用生物組織瓣膜取代傳統的金屬瓣膜。當這些外科生物瓣膜隨著使用時間而逐漸磨損,病人就得面臨再度開胸的風險和痛苦。本院約十年前率先引進「經導管瓣中瓣」術式處理毀損的外科瓣膜,即使用微創導管植入一個新的導管瓣膜,使瓣膜恢復正常運作,手術成功率高達98%;病人術後恢復快速,大幅減輕病人再度開刀之苦。過去十年,本院心臟瓣膜團隊已成功處理超過150例「經導管瓣中瓣(valve-in-valve)」術式處理毀損的外科瓣膜病例(圖一),病例數跟成功率都居亞洲之冠。

本院使用「再度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治療毀損的導管瓣膜,累積豐富成功案例

自從2013年臺灣正式通過使用「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已經有數千人受惠。在十年後的今天,有少部分(約3%)接受導管方式植入主動脈瓣膜的病人,當年所植入的生物瓣膜也面臨毀損而需要再次處理。由於把植入的導管瓣膜用外科手術的方法取出(圖二),並不容易;手術的風險超過10%,一年的死亡率更高達25%;所以若非不得已,一般還是用「再度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redo-TAVR)」(圖三)治療為主,在毀損的導管瓣膜內,再植入一個新的導管瓣膜,使瓣膜恢復正常運作。

使用「再度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治療毀損的導管瓣膜,在其中內再植入一個新的導管瓣膜,技術上比第一次手術來得複雜,因為要考慮冠狀動脈的保護及兩層金屬瓣膜支架重迭對血流的影響。幸而本院心臟瓣膜團隊累積了許多處理毀損的生物組織瓣膜的經驗,也順利成功地用「再度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治療毀損的導管瓣膜,所有案例都獲得成功。

殷偉賢副院長代表心臟團隊于「歐洲心臟瓣膜學大會成都分會」分享使用「再度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治療毀損導管瓣膜的成功經驗

在2023年11月4日于四川成都舉辦的「歐洲心臟瓣膜學大會—中國成都分會(PCR-CIT China Chengdu Valves)」中,本院殷偉賢副院長應邀代表心臟瓣膜團隊分享使用「再度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治療毀損的導管瓣膜的經驗,獲得極大迴響。與會學者來自大陸各大醫學中心,對於本院的心臟內外科協作與豐富經驗均印象深刻,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