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心脏团队应邀于「欧洲心脏瓣膜学大会成都分会」 分享使用「再度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毁损导管瓣膜的成功经验

文/殷伟贤(医疗副院长)

过去二十年间为了避免术后抗凝血造成的并发症,绝大多数外科瓣膜置换手术是使用生物组织瓣膜取代传统的金属瓣膜。当这些外科生物瓣膜随着使用时间而逐渐磨损,病人就得面临再度开胸的风险和痛苦。本院约十年前率先引进「经导管瓣中瓣」术式处理毁损的外科瓣膜,即使用微创导管植入一个新的导管瓣膜,使瓣膜恢复正常运作,手术成功率高达98%;病人术后恢复快速,大幅减轻病人再度开刀之苦。过去十年,本院心脏瓣膜团队已成功处理超过150例「经导管瓣中瓣(valve-in-valve)」术式处理毁损的外科瓣膜病例(图一),病例数跟成功率都居亚洲之冠。

本院使用「再度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毁损的导管瓣膜,累积丰富成功案例

自从2013年台湾正式通过使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狭窄,已经有数千人受惠。在十年后的今天,有少部分(约3%)接受导管方式植入主动脉瓣膜的病人,当年所植入的生物瓣膜也面临毁损而需要再次处理。由于把植入的导管瓣膜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取出(图二),并不容易;手术的风险超过10%,一年的死亡率更高达25%;所以若非不得已,一般还是用「再度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redo-TAVR)」(图三)治疗为主,在毁损的导管瓣膜内,再植入一个新的导管瓣膜,使瓣膜恢复正常运作。

使用「再度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毁损的导管瓣膜,在其中内再植入一个新的导管瓣膜,技术上比第一次手术来得复杂,因为要考虑冠状动脉的保护及两层金属瓣膜支架重迭对血流的影响。幸而本院心脏瓣膜团队累积了许多处理毁损的生物组织瓣膜的经验,也顺利成功地用「再度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毁损的导管瓣膜,所有案例都获得成功。

殷伟贤副院长代表心脏团队于「欧洲心脏瓣膜学大会成都分会」分享使用「再度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毁损导管瓣膜的成功经验

在2023年11月4日于四川成都举办的「欧洲心脏瓣膜学大会—中国成都分会(PCR-CIT China Chengdu Valves)」中,本院殷伟贤副院长应邀代表心脏瓣膜团队分享使用「再度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毁损的导管瓣膜的经验,获得极大回响。与会学者来自大陆各大医学中心,对于本院的心脏内外科协作与丰富经验均印象深刻,赞不绝口。